老厂长“散装英语”推销红薯粉条火爆,为打开国际销量,他自学英语,还和“00后”一起拍视频。

2024-05-24 21:51发布

“老板您好!这是中国红薯粉丝,吃起来筋道爽滑,好吃极了。”近日英语从零开始的方法,一则大叔用“散装英语”介绍自家红薯粉丝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虽然这位大叔英语不太好,不自觉地用中文代替不认识的单词,但他还是努力把每个字都念清楚,不少网友都为他的视频点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视频中的大叔叫韩德晓,来自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2016年学英语从零开始的方法,他响应当地政府“能人回乡”的号召,从云南昆明回到家乡创业。公司生产的红薯淀粉、红薯粉丝等产品大受好评,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去年,公司开通了国际站。为了打开销量,韩主任自学英语,和“00后”同事们一起拍视频,还亲自推销自己的产品。“我们农村辛苦劳动者满怀信心,要把中国的良心产品推荐给全世界!”

他放弃建材生意,回到家乡白手起家做“新农民”

韩德晓出生、成长于红安县,父母是当地农民,小时候他经常帮忙干农活。1993年,他只身到云南昆明打工,白手起家,从摆摊到租店面到卖百货再到做建材租赁生意。“有一段时间,建材生意很好,赚了点钱老厂长“散装英语”推销红薯粉条火爆,为打开国际销量,他自学英语,还和“00后”一起拍视频。,经济上过得还算宽裕。”韩德晓说,当时他一年收入近百万,一家人也打算在昆明定居。

“2016年,红安县委、县政府发出‘能者回乡’号召,我就收到了邀请。”韩德晓说,起初家里还有些反对,“我有四个孩子,两个女儿在读大学,两个儿子还在读高中,全家搬回去有点不现实。”

他是如何说服家人的?韩德晓解释道:“童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怀有很深的感情,在外打工时,经常想起小时候在田野里玩耍的场景和家乡的味道。人到中年,常常会怀念家乡。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告诉她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样怎么发展?如果我们回去创业,把家乡的农产品做出来,家乡就会越来越好。”

在说服家人后,他安排两个儿子转学,并带着妻子回到红安。经过一番考察,他在当地创办了一家公司,主营红安县特色农产品红安红薯(红薯是湖北地区对红薯的俗称)。他带领员工下地干活,把红薯磨成粉、晒干、包装、搬运……什么活都亲力亲为。

“刚创业时,产品生产线上总是遇到技术难题。”韩德晓一度苦恼,幸好当地政府帮忙,邀请农业大学的教授来厂里给员工讲课、分享经验,才最终帮助他突破了技术瓶颈。

2018年3月,他注册了“邵大哥”商标,用传统工艺结合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红薯淀粉和红薯粉丝,还获得了一个外号“邵大哥”。“家里人总说我是‘邵’,日子好过就得回农村种地。但我觉得这里前景广阔,我还是觉得我走的那条路是对的。”

为了增加红薯面的销量,一名50岁的男子开始学习英语

打开韩德晓的视频,你会听到他用“散装英语”介绍自己的红薯粉丝和工厂:“hi~friends!这是我们的红薯粉丝!”“这是我的面条工厂!”他那带有口音的神奇发音被网友调侃,“第一次听到有人说英语,听起来像《亮剑》里的台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了韩德晓,上周末英语,他到山里的红薯种植基地查看红薯长势,一天都没休息过。韩德晓今年51岁,是红安县伟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告诉记者,这些英语视频是今年3月份拍摄的。因为公司是做外贸出口的,为了扩大销量,他想到英语拍摄视频。“我是厂长,我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所以我觉得自己出来解释可能更有说服力学英语从零开始的方法,让外国朋友更信任我们的产品。”

然而,从小在农村长大、初中就辍学的韩德晓却从未学过英语。“这些英语单词都是公司00后同事教我的,我才刚刚开始学”,韩德晓尴尬地说,“50岁开始学英语确实很难,很多单词都记不住,只能一遍一遍地背诵。我也没学过音标,所以发音也是‘中国式’的,带点口音。拍戏的时候,要自己背大段大段的单词,紧张忘词的时候,中文就冒出来了。”

也正因如此,韩德晓一本正经的产品介绍视频引得网友大笑英语培训,评论区一片好评。大家惊讶的是,这个英语并不好的大叔,竟然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坚持拍摄了55段英文视频,背诵了一句又一句台词,不断创新视频的拍摄角度:从红薯种植环境到工厂里的生产流程,从红薯粉的制作方法到口感,都介绍得清清楚楚……

让韩德晓惊喜的是,他的账号很快就吸引了3万粉丝,其中不乏很多外国友人和外地的外贸公司前来向他学习。现在他每天都会接到来自国外的订单,一些外国粉丝甚至热情地教他说英语。这也让他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了,出产了很多优秀的本土产品,我要把我们的品牌推向全世界,让世界各地的朋友都能尝到正宗的中国美食。”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走出去有定力”

“我们积极拥抱电商市场,在很多平台推广,2018年就开始拍视频学英语从零开始的方法,那时候我们还不成熟,拍产品、工厂、红薯粉的制作方法,比较常规,我也做过直播,但没有一个像这个英文视频这么火。”韩德晓说,“散装英语”的火爆是个意外,但意外中或许也有“必然”——真正火起来的,是那些有泥土感的好产品,是劳动人民朴实的气质,是农村实干家的真诚态度。散装英语背后,那些积极求新求变、拥抱更大市场的农村本土企业的想法和行动,让网友们从心底里感受到“好!好!”

有趣的是,韩德晓的视频爆红后,他还带着公司的售后人员一起学英语。“现在国外的订单越来越多,我鼓励大家一起学,每天在厂里都能听到有人学英语,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有用的!”

韩德晓回忆说,公司成立那年2018年,产值就达220万元;2019年产值500万元。“那一年,产品上了央视《乡村》节目,在全国糖酒招商大会上签下了百万大单。”韩德晓满意地说,去年,公司总产值已达1500多万元。现有生产基地占地1.2万平方米,红安红薯种植基地占地720亩。

公司的发展解决了当地农户种植的红薯的销售问题,也解决了部分农户的就业。韩德晓介绍,公司采取“创业项目+扶贫车间+贫困农户”的模式学英语,在村里建设生产基地,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通过股份获得分红、通过劳务获得工资,形成了帮扶农户的良性模式。

让他感到自豪的是,除了帮助当地农户,公司还一直在从他的家乡招收大学生。“目前我们厂里有四名年轻员工,他们干劲十足,不浮躁,愿意回到家乡和我一起踏踏实实干。我觉得这种现象很好,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让我们的村庄越来越有生机、越来越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