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英语为什么总是走弯路?
近期,学习英语的问题引发了网友、学者、评论员等的热议,在一项涉及近4万人的网络调查中,大部分人(82%)认为自己学了太多英语,只有18%的人认为学的不够。
据悉,与亚洲不少国家相比,在2006年至2010年的新托福考试中,中国大陆考生的总体成绩并不靠前,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国均领先于中国。报告还指出:“令人担忧的趋势是,近年来中国大陆的托福成绩基本保持不变,而其他国家的成绩却在不断上升,一直垫底的日本也迅速上升。”此外,调查数据显示,在雅思考试中,中国大陆不仅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亚洲也排名垫底。 教育针对全球170万名18岁以上成年英语学习者开展的考试成绩评估报告显示,“在全球54个非英语国家和地区中,瑞典以68.91分排名第一学英语哪个老师最好少走十几年弯路,丹麦、荷兰紧随其后,中国大陆排名第36位,平均熟练程度仅为49.00分,在亚洲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
很多评论家和学者对目前英语英语英语英语取得这样的成绩?”
“学了太多英语,却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这是很多网友的共同感叹。从小学到中学、大学、考研、职称评定,一路背单词、背语法,最后却全部还给老师。是太多还是太少?
对此,著名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邱耀德表示:“从全民学英语的角度来说,这并不过分,但是我们的英语教育走了弯路。考试方式本身没有错,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变成了对分数的追求。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学英语被指“走弯路” 学者:不能只为考试,都以考试分数的多少作为衡量学习成绩的标准。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学英语不满意的原因。”
分数不应该成为唯一标准
北京晨报:全民学英语热潮已经持续很多年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人感觉学了太多的英语,您怎么看?
邱要德:从全体学英语的人来看,不存在太多或太少的问题。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不可能存在谁能学、谁不能学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不存在选择一些人学英语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掌握这个工具。学不学、学多少、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帮助,都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没有人能替别人决定。我觉得很多人对学习英语的现状不满意,因为我们在学习英语方面走了弯路。在这方面,学校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
北京晨报:是走什么样的弯路呢?
邱要德:考试,追求分数,把分数当成等级。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追求分数,初中考试、高考、四六级考试,都是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考试这个观念没有错,把考试作为衡量学习成果的手段也没有错。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追求分数,认为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证明自己的教学成果。所以,这是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如果唯一的标准就是分数,那么学生就会努力做题。如果考试方式就是阅读、听力、交流,那么学生自然就会学会如何运用英语。
邱要德:学英语不应该只是为了考试
邱耀德,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系教授、主任。
学英语是为了考大学,学英语是为了考研,学英语是为了找工作……在学习英语人当中,大多数人学英语并不是为了用。那么,在学习英语的因果关系中,到底是目的先出问题,还是方法先出问题呢?
我们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连续学了十几年,从未间断,却一直没有真正学会怎么去运用它。
英语到底是什么?邱耀德说:“英语本身就是一个应用,一个工具,其次它是一种交流和欣赏的方式,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如何扭转学习英语的错误路径,还原英语本来的面貌?邱耀德说:“其实也不是特别难,考核方式、评价标准变了,学习英语的状况自然就会改变,甚至用不了太长时间。”
学习英语是一个感知过程
北京晨报: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很多人还是不会说英语,这是他们抱怨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的?
邱要德:我们的英语教育有很多问题,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都存在。人在小的时候,主要通过感性的方式接受和认识世界,大量的图片、活动、声音等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但很多幼儿园跟家长说,“来我这里,我保证三年能背出这么多单词。”家长也一样,会问“我家孩子学了这么久,怎么就背不出几个单词呢?”这其实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小学也是一样,小学一到四年级,学习还是感性的,五六年级开始逐渐形成理性思维。初中的时候很多人可能觉得兴趣很重要,确实如此,但这时候要把应用放在第一位,学生会说话,有成就感,自然就喜欢学习了学英语哪个老师最好少走十几年弯路,高中才开始背单词。 但是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开始,学生一路都在背诵,老师其实教得也很辛苦,因为老师怎么能向别人汇报呢?你背了多少单词,语法理解了多少,考试就能证明,考个好成绩就完事了。
北京晨报:是不是因为应用不够,导致学习效果不好?
邱要德:应用是一方面,但没有人考虑到另一方面。其实,英语除了学习之外,还有欣赏和交流的功能。一些原版英语电影、动画片也值得欣赏,比如《音乐之声》、《绿野仙踪》、《侏罗纪公园》等。很少有人通过欣赏来学习,而是为了分数和考试而学习,这自然导致学习兴趣的缺失。现在很多家长为孩子的英语学习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但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做无用功。
英语教学秩序混乱
北京晨报:应用问题应该如何改变?
邱要德:这个其实跟教学方式有关。学校很少把活动当成一种教育形式。比如英语角这样的活动其实也是另一种学习形式,但很少有学校做这些事情,只是教学生看书、做练习。校外学习班也不少,觉得学校教的不够,就继续教。在这种混乱的英语教学秩序下,更难有机会应用。
北京晨报:造成乱象的原因是什么?
邱要德:第一,没有一个贯穿全过程的总体规划,没有一个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的整体教育体系。第二,没有适时、因势利导的补充教育。比如,成绩好的学生怎么教,成绩差的学生怎么教?老师教给所有学生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北京晨报:那么您认为改变这种状况的困难在哪里?
邱要德:第一,对英语教育缺乏一个整体的思路。决定教育政策的人应该清楚,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什么,如何让学生真正从学习英语中有所收获。第二,考核方式应该改变。考核方式涉及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涉及到教材问题。比如,在小学,我们现在有大概30套教材,每套都是独立的,没有相应的整体管理。如果主管部门能在几年内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教材,对学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学习是非常有利的。
练习比考试更重要
北京晨报:很多网友觉得学了多年英语英语,考完试就没用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邱要德:确实如此。很多人学了十几年英语学英语哪个老师最好少走十几年弯路,但真的没有用过。我曾经有过一个想法,也跟很多人谈过。我觉得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应该建一个全英语超市,超市里所有的书面语都应该是英语,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让他们在这里得到练习的机会,也可以作为实践基地,就像军训一样,如果有练习的机会,一年至少可以用上两三次。这不是一件好事吗?另外学英语哪个老师最好少走十几年弯路,比如电视台,我们还没有一个全英文的少儿频道,美国小孩子早上五点起床看电视,语言接受能力自然就得到了锻炼。
北京晨报:那么能否付诸实践也是学习英语关键问题之一?
邱要德:是的。很多人学了之后不出国,也不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英语,最后跟没学没什么区别。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对英语学习还没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如果不出国,学英语对中国人有什么意义?对外国人有什么意义?
●英语作为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但学习多少,以及将来是否有用,则取决于每个人。
●我们的英语评价标准是分数制,学生通过努力做练习来学习。如果考核方式是阅读、听力和交流,那么学生自然就会学会如何使用英语。
●英语除了学习之外,还有欣赏和交流的功能,一些原版英语电影和动画片也值得欣赏,比如《音乐之声》、《绿野仙踪》、《侏罗纪公园》等。
●学校很少把活动当成一种教育形式,比如英语角其实也是另一种学习形式,但很少有学校这么做。
●今天我们的很多城市都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计划,而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标准就是要有很多可以英语交流的人,这样才真正名副其实。
扭转英语学习的方向
北京晨报:您认为应该怎样恢复英语学习的本来面目?
邱要德:教育政策要有正确的导向,权威机构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比如考试形式要从以笔试为主向以听力、口语、表达、问答、对话为主转变英语培训,少一点纸面、少一点笔试。
北京晨报:您觉得实现这样的转变困难吗?
邱要德:其实不难,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花了很多钱,也舍得投入,关键在于教育理念。比如说,如果把期末考试的听、说、读、写的比例反过来,听、说占70%甚至80%,读、写占比较少,我觉得几年就可以反过来,反过来之后比例可以恢复到一半一半,这样可能学习效果会更好。所以只要考试方式变了,评价标准变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很快就能完成。今天我们很多城市都有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计划,国际大都市的标准之一就是很多人会用英语交流,而不是会用英语写信。如果一个城市里有很多人能流利地用英语交流,那我们的国际大都市才真正名副其实。
记者 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