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狂风骤雨,洪水横行。葫芦岛“8·20”的灾难性洪水事件无疑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记,这座城市也因此变得更加坚韧不拔。
洪水横行,道路被冲毁,桥梁断裂,房屋被淹,农田被吞噬,多地通信中断,人员被困……面对这场降雨强度之巨前所未见,损失之重前所未有,抢险救灾之难前所未有,灾后重建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学英语,葫芦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定领导下,采取超常规措施应对极端情况,以战斗的姿态和时间赛跑,全面打响了防汛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攻坚战。
8月19日午后英语培训,葫芦岛市依据比气象预报高出百毫米以上的标准,紧急升级了应对强降雨的预警措施,迅速组织转移了危险区域的居民,从而有效降低了损失和人员伤亡。自8月20日开始,市、省、县、乡、村五级联动英语,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入抢险救灾工作,迅速恢复了灾区的生产生活秩序,确保了次生灾害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自8月25日开始葫芦岛同步英语哪里有学,灾区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电力和通信等至关重要的“生命线”,迅速而全面地得到了修复。到了9月1日,全市的160所学校都按照预定时间安全地复课。再至9月15日,全市共有5447户受洪灾影响的D级危房,都已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开始重建工作。预计到10月底之前,这些新建的房屋将全部完工,从而保障受灾群众能够温暖舒适地度过冬季。
众志成城
14个专班冲在重建一线
黑山科乡中心小学的校园内,垂挂的丝带轻饮着清澈的露珠,疏落的桐树间流露出悠扬的声响。高处传来的声音自然显得格外遥远,并非借助秋风的助力。在9月18日这一天,校园里回荡着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回溯至8月21日,学校已经开始清理淤泥,修复因坍塌而受损的操场。到了9月1日,全校师生如约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始,在爱心企业的资助下,学生们得以使用全新的“智慧黑板”,教学硬件设施因此迈上了新的高度。在那天一天一个样!葫芦岛灾后重建有哪些最新消息?,葫芦岛市的160所学校在规定时间内都顺利地恢复了教学秩序,确保了师生的安全。这一切得益于葫芦岛市灾后教育重建保障小组的不懈努力。
洪水退去仅仅一周后,8月26日,葫芦岛市在初步战胜洪水的基础上,举办了全市县区、乡镇领导干部参与的防汛抗洪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调度会议,正式开启了灾后重建的全过程。
施工人员正在对建昌县小德营子乡受损的道路进行紧急修复。本报记者杨兵现场拍摄。
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先。葫芦岛市设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小组,负责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该小组制定了《葫芦岛市“8·20”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方案》。方案中,重点关注了群众在住房、用水、用电、出行、就医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具体措施包括:恢复重建居民住房和自然环境、修复基础设施、预防灾害导致的返贫或贫困、加强医疗保障和动物防疫、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恢复和发展产业、以及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这些措施细化为19项具体且关键的任务。
为加速各项重建工程的推进,葫芦岛市设立了房屋与城乡建筑及自然资源管理专项工作组;道路、电力及通讯恢复专项工作组;水利设施建设专项工作组;教育保障专项工作组;医疗保障与畜禽防疫专项工作组;以及预防灾害后返贫或新增贫困的帮扶专项工作组等共计14个专项工作组。同时,对各个专项工作组及全市灾后重建工作的进展实施每周一次的调度机制。26日,受灾的各个县区同时组建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以及一系列工作小组,并同步开展了灾后的重建工作。
葫芦岛市委和市政府对各项任务设定了具体的时间节点,编制了详细的任务清单,描绘了清晰的实施路径。各地区和各专班实行“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采取非常规措施,全力以赴,推动灾后重建工作进入快速轨道。
保障受灾民众基本生活需求,确保他们能吃到食物、喝到清水、穿上衣物、拥有临时安全的住所,“确保所有受灾学生能够按时返回校园”,“竭尽全力预防和消除返贫风险,坚决确保不出现大规模返贫现象”……针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关键任务均已具体明确,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式实施、工程式推进。
来自全国各地、省级单位、邻近城市以及社会各界,救灾款项络绎不绝地流向葫芦岛,有力地支援了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遭受灾害的民众自发修复田间作业道路,争分夺秒地投入到生产自救和相互救助的行动中。
众志成城下,灾区重建一天一个样。
9月13日,建昌县紧急为受灾严重的地区村民新挖了170眼深井,并且这些深井已经全部完工。
村民的目光落在新凿的深井中涌出的清澈泉水上,他们的面容上浮现出久违的喜悦表情。特约记者杨兵记录下了这一幕。
到9月17日为止,葫芦岛市共完成C级危房维修加固工作,涉及3343户人家,竣工率达到了46.11%,剩余的3907户预计在9月底前完成所有工程;而重建工程方面,5447户中已有33户完成。通信部门对全市1560个基站进行了除险加固,共发现439处隐患葫芦岛同步英语哪里有学,现已全部修复;另外,需要恢复的687条专线也已全部完成。全市因水毁而受损的田间作业道路已全部得到修复,农民们可以安心进行秋收。
全市范围内所有因灾害导致的死亡畜禽已全部得到妥善处理。目前,建昌和绥中两地已进行了多轮次的消毒防疫工作,旨在确保在重大灾害过后不会引发大规模的疫情。到9月17日为止,绥中县已对29471户人家进行了炭疽等人畜共患病的排查,涉及易感动物共计54.6万头(只),所幸至今尚未发现任何病例。
环卫人员、党团干部、热心企业和民众志愿者陆续深入受灾区域进行清洁作业,受损的家园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面貌。
李保国,大屯镇的村民,激动地表达了他的心情:“日复一日,耳畔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眼前施工队伍和志愿者的络绎不绝,我心中的阴霾仿佛被一扫而空。”
修缮房屋
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位于建昌县杨树湾子乡的赵家屯村,施工人员正忙于对灾后新建的房屋进行外墙抹灰作业。特约记者杨兵现场拍摄。
尽管过去的居所遭受了洪水侵袭而被毁,然而他们很快便拥有了新的住所。9月13日,建昌县杨树湾子乡赵家屯村的董凤兰村民,凝视着自己新房的屋顶已经完工,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这所房子历经数十载,先前虽有过新建的念头,却因资金紧张而作罢。如今房屋遭受了水灾,幸得政府提供住房补贴,加之我们自筹一部分,便下定决心迅速重建新房。董凤兰的儿媳李青洁表示,依照目前的施工速度,中秋节之后我们便能搬入新居。
确保受灾民众尽快重返家园成为灾后重建的首要紧迫任务。省、市两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迅速行动,紧急派遣专业技术人才,对受损农房进行风险评估及复检工作。通过推行“一户一档”的管理模式,对农户及房屋的基本信息、损害状况、现场评估(鉴定)结果、房屋安全隐患及维修建设等方面进行细致梳理,确立核心要素,精确搜集相关信息。以乡镇为基本单位,构建工作记录簿,针对每户制定个性化的重建修缮计划,并详细列出相关清单。
9月6日,葫芦岛市已完成对全市受灾住房的鉴定工作,结果显示共有12697户住房需要修缮或重建,其中5447户住房需进行全面重建。葫芦岛市的主要领导坚定承诺:“务必在10月底前,确保每一位受灾的群众都能顺利入住新居,温暖地度过这个冬天。”
为了迅速有序地推动灾后重建进程,绥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建了专项领导小组,并设置了四个专项工作组,而在房屋修复和重建方面的工作组还进一步划分出了五个具体的小组。
姚玉会说:“我们已将各村的党支部全部动员起来,采取关注时间节点、关注建房户、关注施工队伍、关注责任人的方法,为每一位重建户量身定制了专属方案。目前,全乡的239户重建房屋的地基都已经完工。”
葫芦岛市住建局成立了重建施工技术指导服务团队,他们深入灾区提供全程服务,现场解决农房重建和修缮过程中遇到的施工难题,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和安全三道关卡。“从新房地基的铺设开始,我们每个环节都提供指导,因为质量至关重要,绝不能马虎,务必确保群众安心、放心居住。”葫芦岛市住建局的质量专家如此表示。
齐心协力
农业生产逐步恢复
养马甸子乡村民晾晒受损菌棒。本报记者 姜帆 摄
在养马甸子乡,十六家菌棒制造工厂日夜不息地忙碌着,车间内负责消毒的蒸汽锅炉持续喷吐着热气,一辆接一辆的小货车满载着新鲜制成的菌棒在香菇大棚与加工厂之间穿梭往返,“香菇之乡”重拾往日的活力。
建昌县养马甸子乡被誉为“香菇之乡”,享誉全国。该乡香菇大棚数量超过2900座,年产量接近10万吨,产值高达7.8亿元。然而,遭遇强降雨灾害后,菇棚被洪水冲毁,菌棒散落浸泡,广大菇农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即便面临重重困难,香菇产业绝不能垮台。洪水退去后,养马甸子乡迅速行动,组织香菇种植户投入到生产自救的行列中;他们号召大家团结一致,以最快速度、最大努力、最大程度地减少菇农的经济损失。在葫芦岛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一场拯救香菇产业的接力赛就此展开。
自8月28日开始,葫芦岛市直属机关的约800名党员干部、建昌县直属机关的约400名党员干部、葫芦岛武警支队的百余名官兵,还有众多志愿者纷纷汇集到养马甸子乡。他们组成的援助队伍投入到香菇大棚的排水和清淤工作中葫芦岛同步英语哪里有学,协助转移菌棒,助力菇农们尽快恢复生产。
沈阳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们迅速抵达养马甸子乡,现场向菇农传授了识别和挽救具有培养潜力的菌棒的技巧,同时提供了灾后损失减少和恢复生产的专业技术支持。此外,他们还慷慨地无偿赠送了价值15万元的菌种,以帮助菇农恢复生产。
在全乡的共同努力及社会各界的支援下,受损的香菇菌棒已悉数抢修完毕,成功挽回的经济损失超过两亿元。姚玉会指出,当前,各菌棒加工厂正夜以继日地运作,上百座大棚正在加紧重建,预计月底前,全乡的香菇产业将全面恢复生产。
养马甸子乡的香菇产业,正是葫芦岛市在灾后展开自救、促进企业恢复生产的生动写照。
建昌县雷家店乡彭杖子村村民正在补种白菜。本报记者 姜帆 摄
党员干部勇担先锋。葫芦岛市总计组织了1.58万名党员和干部投身于灾区的重建工作,同时协助农民开展生产自救的系列活动。
同根同源,相互扶持。兴城市、连山区、龙港区的党员干部们,以及挖掘机、铲车等重型机械,纷纷赶往建昌县、绥中县、南票区,协助修缮田间作业道路,紧急维修农业设施,并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完成大田排涝工作,涉及面积达6万亩;同时,设施农业的生产条件已恢复葫芦岛同步英语哪里有学,覆盖面积达到2.3万亩;果树保产面积也有所扩大,增至1.6万亩;此外,玉米大豆的“一喷多促”技术已在4.17万亩土地上得到应用。
省、市两级的科技特派员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奔赴受灾的县区,对灾后生产进行现场指导,力求最大限度地保障秋季粮食的生产能力;金融机构则将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及信贷资金优先支持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以此加快灾后重建的步伐。同时,保险公司积极履行其作为灾害“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职责,全力推进保险理赔工作。
葫芦岛市设立了防止返贫的监测帮扶“绿色通道”,对可能因灾害导致返贫的农户进行全面排查,确保不遗漏任何一户、不遗漏任何一人。在帮扶措施实施之前,先进行识别和认定程序的履行,同时加速推进保险理赔工作,以减轻受灾农户的损失,坚决确保不让任何一户、任何一人陷入返贫的困境。
复工复产
绘就家园“新图景”
9月2日,得益于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建昌县小德营子乡的十余家服装厂已全面恢复生产运作。此前,强降雨对这些企业造成了严重破坏,厂房被水淹没,设备与布料均遭受了浸泡。8月22日,雨势稍歇,县乡干部便立即赶到现场,协助企业进行淤泥清理,确保了生产车间积水在当天得到彻底清除,布料亦开始晾晒。经过十多天的努力修复,这些企业现已重返正常的生产轨道。
山间瓜果香气四溢。位于绥中县西平坡满族乡的沙金村,果农们驾驶着小货车,将收获的梨和桃子沿着新修复的田间道路运往山脚。“秋收的关键时刻不容有失。”乡党委副书记陈一强调道,“田间道路的修缮已经接近尾声,人气也逐渐旺盛起来。”
在农田之中,建昌县药王庙镇的龙合宫村,郭春彪一家的村民们正忙于收割玉米。“得抓紧晴天把玉米收了。”郭春彪一边说着,一边继续忙碌,“每亩地能多收500斤玉米,而且地里留下的泥土还能让土壤更肥沃,明年咱们村有望实现增产增收!”
绥中县加碑岩乡的写生基地迎来了新一批写生学子。他们挥动画笔,勾勒出祖国壮丽的河山,同时将当地居民团结一心建设新家园的情景融入作品之中。位于我们乡的黄木杖子村,是辽西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的旧址。近年来,乡里的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们正加紧修缮道路,力争在“十一”假期前让乡里的旅游产业重现繁荣景象。”加碑岩乡乡长杜鹏说。
处处可见的复工复产景象,各类产业纷纷复苏,共同奏响了迈向新生活的乐章。
葫芦岛市规定,务必在10月底之前,将受损的水库和被破坏的农村供水设施修复工作基本完成,同时,交通、能源、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能力也需恢复至灾前状态;在明年汛期来临之前,水利、交通、农业等关键设施的保障能力要恢复至或超越汛前水平;力争在明年年底之前,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区防灾减灾能力有显著提高,灾区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能够全面恢复并超越灾前水平,从而实现灾后重生的目标。
辽宁日报·辽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