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前教育≠一免了之,背后还有这些要点需关注

2025-08-16 14:41发布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王海英 肖宇飞

发于2025.8.4总第1198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7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安排了有关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具体措施。这项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是从各地自行尝试发展到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规划。二零一一年,宁夏贺兰县在西部区域首先推行了三年学前阶段无需缴费的政策;二零一四年学前外教一对一费用多少合适,南京市作为全国省会城市代表,带头执行了学前第一年不收学费的制度;二零一六年,甘肃省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全省推广学前教育免费化的省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于今年六月一日开始执行,其中明确指出“具备条件的地方应逐步开展免费学前教育的工作”。

这项国家层面的举措学英语,旨在普及无收费的幼儿教育,其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有助于降低家庭抚养子女的经济负担,缓解家长在教育上的开销压力,推动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健全公共性质的幼儿教育服务体系。这些举措对于提升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满足当前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增强国家未来的综合实力,都具有积极影响。放眼全球,不同国家在提供免费幼儿教育方面的做法多种多样,覆盖面也存在差异。通过总结国内外政策的经验教训学前外教一对一费用多少合适,我们必须注意防范在推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议逐步实行无收费学前教育,并非意味着学前教育完全不要费用,也不是所有学前教育都免费,而是应当分阶段执行。涵盖几个层面:首先按地域划分,先从经济基础好、学前准备充分的区域入手,比如东部沿海地区先行试点,再逐步向中西部延伸;其次按年龄阶段划分,先实施免费学前教育一年,再逐步扩展到两年和三年;再次按费用组成划分,先减免保育教育费用,随后再逐步覆盖餐饮费、教学材料费等;最后按对象特征划分,优先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障儿童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全额免费服务。如果只顾着赶速度和追求全方位覆盖,可能会引发财政负担急剧加大,或者出现效果越来越差的情况。

其次,提供无费用学前教育,必须以提升教育品质为基础,不能只关注免除费用而忽视教育品质。教育品质的提升需要依靠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完善的课程体系,这又需要充足的财政支持来维持。同时,要为无费用幼儿园设定明确的质量规范,例如师生比例和教师薪资水平,以避免因为免除费用导致幼儿园收入减少、教师薪资下降英语,从而造成人才流失的问题。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应系统性规划,建立动态评估与退出机制。

第三,需要合理分配补偿经费,防止财政来源过于集中。根据国外实践,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经费若完全依靠中央或地方财政,存在隐患免费学前教育≠一免了之,背后还有这些要点需关注,经济不稳定时可能导致政策执行受阻。2010年到2023年期间,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虽然从1.7%增加到了大约8.3%学前外教一对一费用多少合适,不过根据相关研究,这个比例需要达到10%才能满足学前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总体规模既没有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且地区之间分配也极不均衡。所以,分配格局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分配,比如中西部区域、东部有困难的区域实行八比二的方式,而东部其他区域则采取二比八的模式;其次要明确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比例英语培训,也就是省和区县之间的分摊关系;再者要兼顾政府、家庭以及社会三方的责任,因为免费学前教育并不会彻底免除家庭的经济承担。

第四,提供无收费学前教育需合理估算开销学前外教一对一费用多少合适,防止仅凭主观判断来制定公立私立幼儿园的零费用政策。这种教育模式并非简单地将费用免除。目前,各地区的保育教育费用标准差别显著,公立园中较高的每月可达1200元/人,较低的不足300元/人。若没有政府充足的资金支持,每月300元的保育教育费用如何能够保障学前教育的优质发展?2011年之后,不同地区的普惠性幼儿园学生人均补助金差距很大,最贵的一年能达到每生17000元,最便宜的不足600元。如果单靠地方上的做法或者根据地方财政状况来计算,一定会让所有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性质的民办园,面临更多发展上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正确计算成本的基础上,政府部门需要保证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金加上收的费用,至少要和公办园的投入一样多。

第五,要结合实际情况,防止政策过于简单化。我国社会情况复杂,各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明显不同,如果学前教育政策采用完全一样的标准,表面上看起来规范有序,但实际上会损害公平,使得资源分配更加不均衡。根据地域特点,乡村地区应优先确保幼儿入园机会,通过政策扶持小型幼教机构;城市地区则应注重提升幼儿园质量;少数民族聚居区需延长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期限,同时赋予地方政府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免费对象的权力。

总而言之,免费学前教育举措有助于增进社会均等化与人口素质提升。只要能够克服区域不平衡及教育品质管控的挑战,这项政策就能为我国教育公正和持续的人力资源建设打下牢固根基。

王海英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职务,肖宇飞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

《中国新闻周刊》2025年第28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