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英语? 那我的英语学习历程呢?

2023-10-18 14:34发布

最近,“该不该学英语”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今天我就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引用一下西安交通大学最近的一个决定和任正非最近的一个讲话。 然后我会和大家分享我学习英语的历程和一些有用的数据。 我希望它能给你一些启发。

1.西安交通大学

2023年9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发布如下公告: 各学院(系)、中心:经学校2023年第五次本科院理事会研究决定,我校不再包括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 考试、是否参加校内英语水平考试和其他各种校外英语考试及其考试成绩是本科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 本决定自2023年9月1日起执行,请广大同学知悉并告知。 教务处 2023年9月20日

2、任正非

2023年7月,南开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与任正非对话。 任正非说,“不学英语,农民的孩子永远是农民,进不了高端行业!”

3.我的英语学习历程

其实我学英语很晚。 我是1984年出生的,同时期学英语推荐哪一个老师,很多地方的小学都有英语课。 我们赤峰这个小地方,大概到了初中才开始有英语课。 但我从一开始就把英语学得很好。 从初中到高中学英语,甚至后来到上海大学,再到美国读博士,我的英语水平,包括听、说、读、写一直名列前茅。在我的同龄人中! 我想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其实是一个农民,但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医学院,成为了当地的一名小有名气的医生。 从小,父亲就鼓励我学好英语,将来出国留学。 事实上,我至今也搞不懂他的想法从何而来。 记得五年级毕业后的那个暑假,爸爸给我买了一套带录音带的小学英语课本,让我一遍又一遍地听,学!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学英语,美剧很流行,我花了2000多块钱,买了全套10季的《老友记》正版DVD,跟着学。 2003/2004年左右,我是大学二年级学生。 因为准备出国,所以报了很多英语补习班。 当时,疯狂英语和新东方应该说是规模和知名度基本打平的两大机构。 疯狂英语专注于口语,而新东方则专注于应试。 疯狂英语当时比较时尚、流行,而新东方则比较传统。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疯狂英语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园举办口语课。 老师应该是个ABC,一个非常年轻、阳光的小伙子。 英语应该是他的母语,他说的是很地道的台湾话。 我们都很羡慕,用钦佩的眼神看着他。 记得他教我们唱最简单的英文歌(后来到了美国才知道,其实都是美国儿歌),背了一些完整的英文句子。 当时他向大家传达了一个理念学英语推荐哪一个老师,“英语就是金钱!” (英语就是钱)并告诉我们如何在新天地给外国人当服务员,外国人给了他很多小费! 现在想来为什么要学英语? 那我的英语学习历程呢?,当时疯狂英语老师的一些价值观确实是有问题的,也凸显了疯狂英语商业运营方向上的一些问题,这也导致了疯狂英语后来的失败。英语(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近年来,疯狂英语彻底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传达的价值观是,“学好英语就是讲好中国故事”、“学好英语就是告诉外国人中国有多强大”。 这其实是另一个极端,是非常错误的,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相反,新东方自始至终的价值观都是比较积极的,强调开放、沟通、交流! 在这方面,俞敏洪的结构要高于李阳。 我想这和俞敏洪在北大的教育背景有关。

4. 数据

(一)业务领域

在商界,英语几乎成为一种“通用货币”。 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小型企业,英语都是最常用的工作语言。 据《哈佛商业评论》报道,为了在全球经济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克服语言障碍,而英语几乎总是常见的解决方案。

(二)科学技术领域

在科技领域,英语也占据主导地位。 从编程语言到科学研究,英语是最常用的语言。 这也是为什么在阿拉伯国家,科学科目通常用英语授课,因为优秀的教科书和其他教育资源都是用英语编写的。 根据 PubMed Central (PMC) 发表的一篇文章,英语在科学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文章指出学英语推荐哪一个老师,过去几十年来,英语已成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主导语言,90%以上的索引科学文章以英语发表。

(三)、文化交流

在文化交流方面,英语也发挥着桥梁作用。 从电影、音乐到文学,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这不仅促进了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全球超过 60% 的电影都是英文的。

(4)、网站W3Techs于2023年9月16日估算,全球1000万个最受欢迎的网站(包括中国大陆网站)中,53.3%使用英语,5.3%使用西班牙语,4.7%使用俄语,只有1.4%用中文吧!

5、外语效果

其实学习一门新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是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英国《卫报》曾经有一篇文章讨论第二语言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一些启发,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用外语思考如何改善决策”——《卫报》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掌握第二语言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第二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还是一种沟通工具。 它可以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这种现象被称为“外语效应”,它影响许多方面,包括财务决策、道德判断和认知偏差。

首先,让我们看看道德推理的含义。 在“电车难题”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说第二语言的参与者更有可能做出理性选择。 具体来说,当面临道德困境时——是否要推动一个人拯救五个人的生命——说第二语言的人更有可能做出冷静、理性的决定。 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第二语言不受情感的束缚,可以让人们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 这当然并不一定完全是一件好事。

其次,第二语言也会影响我们的财务决策。 研究发现,使用第二语言做出财务决策的人更愿意承担风险,因为他们对潜在损失的恐惧较少。 这在“近视损失厌恶”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即在第二语言的影响下,人们更愿意承担小风险英语,以获得更大的回报。

最后,使用第二语言还可以减少认知偏差。 例如,第二语言可以减少“框架效应”,即人们很容易受到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 当使用第二语言时学英语推荐哪一个老师,人们更有可能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

作为一个中国人,在选择第二语言时,英语绝对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