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6月18日电 “港口、进口、出口、交通、护照……它们不仅看上去相似,含义又相关,而且押韵、朗朗上口,就像诗歌一样。”80岁老人马凤桐历经八年,终于在上个月将自己的英语学习心得整理成书,创造了一本独特的学习“秘籍”,让他从“枯燥”的英语学习中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感觉。
好学不怕晚——39岁开始自学英语
马凤桐1935年出生,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在陕西杨凌工作,39岁时,陕西开播了第一个英语广播节目,这成为他学习英语直接动力。
“我的第一门外语是俄语,但文革期间没法继续学,正好有这个英语广播,我就学起了英语。”马先生说,在那个特殊时期,他要和“贫下中农”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干活,白天上山修梯田,晚上回来听广播学英语,从A、B、C学起。当时有个笑话,“有天晚上,隔壁的房东英语,一个老农民,来找我聊天,我们聊到晚上十点多学英语哪个老师最好少走十几年弯路,我打开收音机,老农民拍着大腿说:‘原来如此!天天晚上我听见你家有女人说话,白天也没看见人,原来如此!’”
70年代,收音机是马凤桐最珍贵的财产,他的第一台收音机是19元的延河收音机,然而一次出差期间,收音机坏了,他借钱买了一台价值19元的春雷收音机。35元——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收音机原来是皮套的,我给它做了个木盒子,它陪伴了我很多年的英语学习生活。”马先生从田间地头学英语开始,坚持下来,每天至少百分百学习半小时,哪怕开会开到晚上十二点。
“当我的词汇量达到2000-3000的时候,开会的时候,领导在上面讲话,我就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翻译成英语。后来主任宣读文件的时候,提到‘五四’一名80岁老人创作了一本用节奏和韵律记单词的英语学习秘籍。,‘德先生’、‘赛先生’,我就脱口而出‘民主’、‘科学’。他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马凤桐开会的时候不是在打瞌睡啊。”
机会终于来了——去美国留学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说得没错。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业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合作项目,选派一批农业专家出国留学。由于当时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学英语哪个老师最好少走十几年弯路,联合国粮农组织派出外教举办“研修班”。
在研修班的选拔考试中,自学成才的马凤桐“意外”考入了高级班。在研修班,马凤桐进行了两个学期的正规英语学习,还主动担任外教的贴身“保镖”。功夫不负有心人,马凤桐顺利通过了出国留学预备班,后来又通过了英语能力考试。1985年至1986年,马凤桐担任中国农业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作项目的访问学者。
老吉扶风——学习需要细心和毅力
“离开实验室英语,享受闲暇生活,想干点别的,心里就踏实、坦然了。”当时,马凤桐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把自己从事多年的农业科学成果整理、汇编成书;二是把自己40年来学习英语的心得体会汇编成书,他选择了后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学习英语,我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也能学好英语,所以我决定把自己这些年学习和使用英语心得和经验总结出来,希望人们少走弯路,多取得成果。希望人们能够简单、有效、快乐地学英语!”马凤桐说。
出书的过程非常漫长和艰辛,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手写到学会用电脑,从用“一指禅法”打英文到学会打拼音。为了按照“双相韵律”法把单词分类,马凤桐最初准备了八个纸夹,白天放在书桌两端,晚上放在枕头两边。把想到的词组写进相应的纸夹里。
但当整理出2000多个词时学英语哪个老师最好少走十几年弯路,发现太乱,无法进行下去,只好开始学电脑。“学会电脑打字后,条理会清晰,修改起来也方便,效率比手写高十倍。”马凤桐说,从此开启了自己的高效优质编辑之旅。“我一般晚上十点睡觉,第二天凌晨三点起床英语培训,做脑力训练,按摩完就开始干活。分解、联想、发散思维成了练就节奏短语的特长,边看边记,边想边记,似乎想到什么就想到什么,有点像孙兴哲变身小猴子。”马凤桐沉浸其中。在节奏词海里学英语哪个老师最好少走十几年弯路,有时睡梦中会“漏掉”短语,梦中也会对短语进行分类,有时思维比白天还清晰。
2015年5月,《英语词汇节奏记忆法》一书终于面世,其中包含2000多个韵律短语,10000多个单词和习语。
“每天不学点东西,心里就会空落落的。”这是马凤桐经常用来教育年轻人的一句话。马凤桐说,现在年轻人学习的条件好多了,可以利用一些琐碎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其实很辛苦,要有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下去的毅力”,马凤桐说。(记者 任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