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退休老人指导邻居写字画画、父女二人开设专栏向身边人推荐好书、白领们录制2000多集英语视频通过网络传播到乡村、退休教师回到社区教老人手指操……社区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私地把自己的技能和爱心传递给别人,带动着社区的共同成长。
分层分级
退休人员既是“学生”,又是“老师”
⬆️退役后,宋妍(右)担任幸福训练园舞蹈队队长兼导师
“宋姐,你觉得我的动作到位吗?”“李老师,你觉得这幅画的色彩合理吗?”……在大栅栏,“幸福训练园”可谓家喻户晓,1.6万多名社会退休人员在这里学习音乐、棋类、书法、绘画、唱歌、跳舞等。老人想学什么,“幸福训练园”里都有老师。近年来,社会退休人员不仅生活有了保障,学习的欲望也更加强烈。
早在2012年,大栅栏街道就成立了社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这是北京第一家社会自我管理组织,也是“幸福训练园”的前身。社会退休人员张鲁端是自我管理小组的负责人之一。“成立之初,我们希望用自我管理组织的方式,帮助社会退休人员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谈及成立自我管理小组的初衷,张鲁端如是说。
在与个别退休人员的交流中,张璐端发现,他们都很热衷于学习。“有一位退休人员告诉我,他年轻时想学画画,但没时间。另一位基础不错的退休人员问我,能不能找个地方画画。”随后,张璐端深入社区进行详细调查,发现确实有很多志同道合的“画友”。她把情况上报给了街道。
2013年,在街道的支持下英语,书画小组诞生,这是“幸福研究园”最早成立的小组,如今书画小组已经成为“幸福研究园”的招牌团队——博雅斋书画工坊。
如果疫情稳定,博雅斋书画工作室的成员们每周二都会在大栅栏街道市民服务中心聚会,交流学习。“李老师,能不能给我演示一下这个字怎么写?”难得有时间聚在一起,大家带着自己的作品摆在桌上互相学习。李学恒是书画工作室的一名骨干,退休前是北京育英学校的老师。她说,刚加入书画工作室时,自己是个“新手”,从零开始。同为书画工作室成员的刘淑英有一定基础,经常帮她找不足,带她去练习。李学恒的写字和绘画水平提高很快,能教新成员。“很多老人来到书画工作室学习后,心情都好多了。”作为负责人,何振奇亲眼见证了书画工作室10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四十余人,“老人有事可学”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除了“博雅斋书画工作室”,“幸福研究园”还陆续成立了舞蹈队、朗诵队、编织队等近10支文体队。舞蹈队队长宋岩退休前在企业工会分管文艺工作,成立之初她就主动担当起团队建设工作。队里人才济济,队员们表演风格各异,排练时大家互相指导,交流对表演的体会。“队里没有真正的老师,我们热爱舞蹈,希望把表演做到极致。”宋岩觉得,“幸福研究园”平台激发了退休人员的精神,满足了“老有所为”的需求。兴趣广泛的退休人员也参加了合唱队、朗诵队、模特队等,不断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
大栅栏市民服务中心主任黄俊的电脑里有一份“个性化需求数据库”,数据库里不仅记录了社会化人员退休所属街道名称,还有他们以前的职业、兴趣、特长,以及希望提供的服务等。
今年是社会化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心成立10周年,也是“幸福训园”品牌的关键一年。在满足退休人员“老了值得”的基础上,今年的愿景是实现公益化。“幸福训园”的退休人员不仅发挥团队作用,还为社区文化体育发展贡献力量。书画工作室的李桂芳不仅文笔好,暑假还教社区小朋友写书法,因此被授予“优秀教师”称号。“很多老人不仅热爱生活,对社区建设也有热情和想法。我们也希望通过‘幸福训园’这个平台,培养出更多的社区治理教师。”黄俊说。
线上教学
“Susan教英语”送上“北京情”
电影《不让任何人掉队》中,十岁的张慧科辍学进城打工还清家里的债务,十三岁的代课老师魏敏芝独自一人找到了他。现实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教师”也兢兢业业,点亮了万千个农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家住陶然亭街道的杜姝成为“互联网乡村教师”,开展线上教学,为全国孩子们带去“北京关爱”。
⬆️杜书与学生们击掌鼓励
杜淑出生于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她开始在西城区从事英语少儿读物创作工作。这期间,她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在偏远山区支教时,她目睹了贫困地区孩子们对学习的渴望。“他们聪明勤奋,眼睛里似乎有光,他们缺的就是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杜淑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什么。于是2019年,她发起了“苏珊教英语”公益项目,系统地把英语教学视频放在云盘上,方便贫困地区的孩子免费学习。
截至目前,读数已制作了超过2000个教学视频英语,从基础英语学习到免费交流,服务2岁至12岁的孩子。同时,读数还提供为期五年的免费网络课程体系。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0万名孩子受益于读数提供的视频课程,视频总点击量已超过3亿。
“我一直坚信,教育的本质是公益,我的目标是让没有一个想学习的孩子因为贫穷、地域的限制而被挡在世界舞台之外。”与魏敏芝同龄的杜淑同样践行着“不让任何人掉队”的信念,她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孩子们搭建免费的网络英语学习平台,让学生们在田垄上看到希望。
如今,“Susan教英语”在微博上的粉丝已经超过60万。杜淑几乎每天都会在微博上和孩子们互动,孩子们也上传一些自己学习的视频。小孩子通过看单词卡识字,大一点的用全英文造句、讲故事……在众多孩子中,杜淑最印象深刻的还是网名“大姐”的孩子。这位“大姐”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家里租了10平米左右的地方经营着一家小餐馆。在视频互动中,杜淑经常看到她坐在角落里,戴着耳机专心致志地看着视频学习,一边朗读一边记单词。旁边不时可见有人在吃饭。环境很吵,有时客人还会请她帮忙打包饭菜。“看到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努力学习,我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杜姝说,从一开始只能说几个单词,到现在能绘声绘色地用英语讲故事,“大姐姐”的进步让她很开心,而杜姝也认识了许多像她一样积极的孩子。
除了微博,杜淑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平台,其发起的“苏珊教英语”互联网乡村教师公益项目,累计粉丝超过百万。为了帮助家长为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方式线上学英语哪个老师教的好,杜淑还为家长录制英语启蒙家长课,通过视频方式解答家长疑问。同时,她还为这些素未谋面的“云学生”准备了奖学金,以此鼓励孩子们坚持学习,让他们未来有机会站在世界舞台上线上学英语哪个老师教的好,用流利的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我孩子的英语学习就像上了高速公路。”“杜淑老师和她的团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缕曙光。”互联网公益班改变了边远落后地区的孩子,“云上学子”纷纷写来感谢信,家长们也对此赞不绝口。杜淑说:“作为一名有着19年党龄的党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是我的职业。孩子们的进步和成绩是我最开心的事。他们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也让我每天都深受感动。”
夕阳茶馆
志愿者手把手教“老学生”
⬆️书画工坊成员以文会友
月坛街道南礼士路社区的娄宝兰原本是月坛中学的日语老师,退休后,她将满腔热情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把“课堂”搬到了社区的夕阳茶话会活动上,她的学生也从孩子变成了老人。“老人喜欢什么我就教什么,让他们边玩边学,健康生活。”娄宝兰说。
从月坛中学退休后,娄宝兰被学校返聘了四年,在这四年里,她担任手工课助教,学习了各种折纸技巧线上学英语哪个老师教的好,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娄宝兰从一名学校老师变成了一名社区老师。
“看到老人,我就想帮他们,和他们见面聊天,我就觉得很开心。”娄宝兰回到社区,来到“夕阳茶社”,教老人折纸、做手指操,以及一些简单的运动。每个月末线上学英语哪个老师教的好,娄宝兰和志愿者们都会预习下个月要教的课程主题。在活动中英语培训,娄宝兰了解到经常做手指操,对老人的手指关节和记忆力都有好处。于是,她在家里通过电脑视频认真学习了20个手指操,分几节课教给大家。由于内容量大,有些动作复杂,有些类似的动作看似简单,却常常让人混淆。比如有的需要双手掌心朝下,有的需要双手掌心朝内。为了记住这些口诀和动作,娄宝兰经常在家里练习。
随着她和夕阳茶社的老人越来越熟悉,她发现很多老人都爱唱老歌,但经常出现一种情况:老人唱完一首歌不满足,又想不出大家接下来会唱什么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楼宝兰在家里做了60页的PPT,精心整理了一份老歌榜单《50首耳熟能详的歌》,收集了70岁至90岁老人会唱的50首歌,满足了大家唱老歌的热情。楼宝兰还将不同的歌曲分成不同的颜色,方便老人辨别和看歌词。
每逢节假日,为了增添节日气氛,楼宝兰会为老人准备几十道谜语,让老人轮流抽签猜我们身边 | 社区里的“老师”推动着社区的成长,并把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全部制作成生动的PPT或动画,让老人通过颜色、图像、动作等信息加深对谜语的理解和记忆。
从讲台到社区,楼宝兰用心教导,用爱守护。如今,她已经和很多老人成为好朋友,大家在社区“课堂”里安享幸福晚年。
娄宝兰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又患有眼疾,她不能再继续担任社区老师的工作,但她会继续发挥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剩余精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大家服务。
开设专栏
父女二人周周推荐好书
小张老师叫张琪,今年13岁,老张同学是她的父亲,也是她忠实的伙伴。
一年来,父女俩每周都会通过微信公众号“人人社雨”向大家推荐好书。他们的专栏名叫“山海书斋”,希望大家能与好书为友,徜徉在书山、知识的海洋里。“如果进化不出四个胃,头上长角、背着尾巴的小公牛,就听妈妈的话,别挑食。”在最新一期的推荐中,小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震惊世界历史的植物》。第一章《麦穗》就花了近千字,生动的叙述让人忍俊不禁。老张说:“大部分书都是从西城少儿图书馆借的,我们写的推荐文章通俗易懂,大家都喜欢看。”
如今小张忙于学业,老张便成了她的得力助手,负责保证《山海书斋》的按时出版。“我们还是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书里的知识,把重点、有趣的章节摘录出来给大家看。”老张说,自从接手这份工作以来,他和女儿的关系更亲近了,有了共同语言。女儿好学、责任心强,和大家都很容易相处。他在陪伴女儿的同时,也参加了不少活动,学到了很多知识。
开学前夕,北海公园的景色正好,受邀的小张老师打算带什刹海地区的青少年们去公园游玩。老张觉得这可是件大事,便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打算给女儿备课。“书读多了,基础自然就扎实了,站在同学面前也不会怯场,跟同学交流起来也顺畅。”老张说。活动很成功,很多孩子都成了小张老师的忠实粉丝。一个热爱摄影的孩子还打算开设自己的专栏,在记录自己学习成长的同时,帮助大家普及摄影知识。
⬆️社区老师向《我的老师》展览的参观者讲解参展作品
“人人社雨”负责人季红说,“要让孩子成为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个想法源于“雨儿艺术”公益行动。2018年,四汇智理事王奎得知“人人社雨”有个活动叫“儿歌里的胡同”,带领孩子们逛胡同,她希望自己13岁的女儿雨儿能参加。因为活动正在调整,不太适合雨儿。在了解到雨儿的长处和爱好后,她启发并协助雨儿姐姐创办了“雨儿创意美术班”。2019年,成立了雨儿艺术团队,为孩子们提供各类创意美术课。至今已经4年多了。雨儿姐姐出国留学后,依然带领团队为孩子们举办线上线下创意美术课,定期与同学们见面。就这样,雨儿艺术承载着游子的梦想和思念,跨越大洋。“乡音很美,温暖着人们的心灵。”雨儿说。
⬆️在“我的老师”展览中,学生们用画笔画出对老师的印象
今年教师节,人人社雨与什刹海市民活动中心联合推出“我的老师”系列展。在征集作品时,工作人员发现孩子们心目中的老师有些不一样。“有的作品是一盆花,有的是自己父母的画,有的是我们举办活动时的场景画……‘三人行必有我师’。当老师之前,端正学习态度很重要。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鼓励孩子当老师的教育方式更能拉近你和孩子的距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季红说。接下来,人人社雨将联合什刹海市民活动中心举办“小老师分享会”,让成功的小老师们重返课堂,分享经验,帮助更多的“张小老师、张老同学”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