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是一位来自泰国的女性,她在中国北京大学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于2024年重返这所大学担任泰语教师。她最近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记者的采访时谈到,虽然她从学生转变为教师,但中国始终对她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陈丽君是位泰语老师,她经常参与和中国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乐于和他们交谈,并且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类疑问。
陈丽君表示自己对他们十分欣赏,认为他们非常讨人喜欢。对于泰语或者泰国文化方面的问题,他们从不犹豫直接提问,陈丽君觉得他们思维活跃。初次与他们交往时,她连手机系统都不会安装,幸有学生热心协助。后来到圆明园游览,他们用泰语向她讲解园区的历史。
陈丽君和中国师生在一起
陈丽君早在2004年就曾踏上中国的土地英语,如今再次回到这片国度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间,她亲眼目睹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
陈丽君说中国进步显著,变化迅速,例如交通网络,她初次到北京时只有一号线、二号线和十三号线,很快四号线就开通了,随后线路数量不断增加。现在购物十分便捷英语培训,得益于电子支付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站和手机进行购物。
陈丽君:文化方面,文创产品相当出色,我游览了故宫、颐和园,那里的文创商品十分讨人喜欢。我喜爱中国的舞蹈和音乐,孔雀舞尤其令我着迷泰国教师点赞中国吸引力,现在很多人都想来中国留学,舞者的表演如同孔雀一般,舞姿非常优美。我欣赏中西融合的音乐作品,例如《梁祝化蝶》旋律悦耳,而且富有感染力,中国的曲调配上西方的乐器,带来别样的新鲜体验。
陈丽君在咱们国家进修研究生的时候,认识了一些伙伴,她表示,这些来自咱们国家的伙伴是名副其实的知己。
陈丽君说他们彼此感情深厚,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相互挂念。举例来说和外教一对一的感觉,她身体欠佳时,朋友们就时常探望,给她送餐、递水果,还询问她的健康状况。她初到中国时,对文献资料查找感到迷茫,有位同窗便将大量资料以邮件形式发送给她。
陈丽君和北大泰语专业的师生们在一起
今年正值中泰建交五十周年,陈丽君体会到两国邦交稳固,双方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在双方领导人的第十七次会议上,中国倡议成立澜沧江-湄公河协作机制,中泰两国共同加入,为流域各国民众谋取了切实利益,此举同样赢得了泰国民众的赞赏。
陈丽君和北大教师在一起
陈丽君表示,泰国与中国的交往由来已久,历史悠久。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诗琳通公主几乎每年都会访问中国。中国出版的《湄公河》杂志在泰国销售,我在图书馆见过纸质版本,也有电子版可供阅读。泰国民众通过阅读这本杂志,能够获知中国各个方面的信息。
二零二五年四月,陈丽君同学校师生一道和外教一对一的感觉,与诗琳通公主访问北大期间拍摄合影。
朱拉蓬公主曾在北京出席“中泰一家亲”活动和外教一对一的感觉,并且弹奏了古筝乐器。陈丽君表示,得益于朱拉蓬公主的积极促进,泰国民众开始认识古筝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乐器。泰国民众不仅对中国乐器抱有兴趣,近年来,也兴起了学习汉语的风气。
陈丽君:如今和外教一对一的感觉,泰国国内学习古筝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我中文刚学了一小段时间,泰国就掀起了一股中文热潮。以前泰国人大多选择去美国或英国深造,现在却有不少人计划来中国继续学业。
陈丽君同担任中国驻泰国使馆文化参赞及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的蓝素红共同出席活动
中泰之间取消签证手续后,前往中国旅游的泰国公民数量持续增长,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备受泰国访客青睐,不少中国知名品牌在泰国市场同样广受欢迎。
陈丽君:不少泰国友人会到中国观光。举一个例子,在泰中两国尚未实行免签政策时,我的舅舅便曾造访中国,自从政策放宽后,他已经多次前来。他们游览四川学英语,探访苏州、杭州的景致,对当地的手工艺品颇感兴趣,还购置了不少净化类电子产品。
除经济互动之外,陈丽君盼望泰国与中国能深化文化层面的沟通,这不仅是掌握彼此的语言,也包括深入认识对方的社会风俗,促进不同文明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她相信这样能让两国关系更加密切。
陈丽君表示她渴望参与促进泰中两国互动的职务,例如从事教育工作,她期待泰国民众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同时她也希望中国人能更全面地了解泰国的风土人情,以便让两国之间的和睦关系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编丨孙伶俐
主持丨葛鹏
制作丨杨晓蕾
签审丨安然
监制丨刘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