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赋能国际化人才培养

2023-10-04 16:41发布

作为国家首批高职本科试点院校之一推动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赋能国际化人才培养,山东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深化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学校从“适度性”、“融合性”、“协同性”、“渗透性”、“文化性”五个维度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改革模式的成功探索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促进公共外语改革创新研究”资助。

设置非通用语言,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度性”

通过课程改革英语,学校夯实了外语基础,提高了行业外语水平和人才培养的“适度性”。

新增公共外语。 学校根据地域和民族语言特点,以英语为基础,增加俄语、阿拉伯语、法语等非通用语言,凸显学校“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特色。

推动公共外语课程特色发展。 推进公共外语学分制度改革,实行3-4学期弹性学制,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公共外语课程口语速成成人英语,构建“2+1+X”本科公共外语课程体系。 “2”表示1-2个学期提供通用外语基础训练; “1”表示第三学期开设专业外语培训; “X”即“外语职场沟通技巧”和“向世界讲述中国”是第四学期开设的课程。 选修课程。

赋能专业建设凸显课程体系“一体化”

构建“专业+多语种”课程体系,促进专业与职业融合。 依托省校级专业群和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推进“专业+多语种”课程改革,开设“跨境电商英语”、“商务英语”等特色课程。英语”和“旅游英语”。 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技术、艺术设计等专业群,构建了“经济贸易+英语/日/俄”、“艺术+英语”、“服务+英语/韩”等一体化模式和“信息技术+英语/日语”。 课程结构。

利用好虚拟现实课堂口语速成成人英语,营造沉浸式教学环境。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革命”,将传统课堂移至模拟实训室,通过项目化、情景化、模块化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造生动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质量。 本科第三学期开设工业外语,突出“工作与课程相结合”,将课程训练置于跨境电商运营、软件等产教融合的真实项目中设计、酒店管理等英语培训,形成“项目主导、任务驱动、学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多语种跨文化商务交际虚拟仿真实验》等公共外语智能教学培训模拟系统,实现专业与外语深度融合。

编写多语种公共外语教材,推进数字资源建设。 《酒店英语会话》、《日语会话》、《综合日语》获批为“十三五”、“十四五”教材; 《新一代英语》《职场实用英语交际教程》获批为“十四五”教材; 《跨境电商英语》、《服务英语》等活页讲义作为校本教材。 《商务英语音视频》入选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菜鸟职场英语进阶指南》课程面向全国开放在线教学资源; 《进口单证实务(双语)》、《国际贸易实务(双语)》2015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营销英语》、《英美文化专题》、《一带一路上的俄语》、《中级韩语口语》、《实用阿拉伯口语》打造混合式精品在线课程,凸显了课程的实效性。 “外语课堂革命”改革。

对接行业需求,实现校企师资培训“合力”

建设“双师型”外语教学队伍,提升专业化水平。 完善外语教师企业实习制度,每年派出外语教师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企业实习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兼职或临时实习。 组织教师参加产教融合专项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员工培训、课程开发、成果转化等工作,加快成长“双师型”人才。合格的”外语教师。

实施产教融合,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 围绕能源、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开设涉外建设、跨境电商专班、CMA(注册管理会计师)优秀人才班等订单改革公共外语课程计划,将专业标准融入外语。 课程。

融合行业文化,学校和企业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到外语教学过程中,引导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育行业精神,培养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英语培训,增强学生的现代素质。专业价值观。

创新思政课程落实文化教育“渗透”

学校着力弘扬“有文化的人”口语速成成人英语,创新思政课程建设口语速成成人英语,创新“外语思政”课程体系。

将传统经典融入人才培养。 开发录制《二十四节气》《饮食餐饮》《经典》等数字化“双语文化专题包”,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依托传统文化,融合儒家文化,将儒家经典、圣贤故事等转化为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 将外语主题实践课程推广到校园黑陶大师工作室、剪纸工作室、农民画工作室等传统文化学习基地,增强文化教育实效。

将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 学校把沂蒙红色教育等丰富资源变成“活教材”,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头脑。 充分发挥学校党史教育中心的教育功能,将改革开放以来日照本地党史和成就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活动路径提升实践教育“文化性”

学校积极搭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大实践”平台,不断增强实践教育的文化属性。

丰富校园外语文化活动。 定期举办公共外语文化项目系列讲座、外语沙龙、外语演讲与辩论、外语经典影视作品欣赏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举办外语技能竞赛。 举办“我眼中的中国”多语种演讲比赛和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连接“第二教室”。 优化教育生态,鼓励学生参加第二外语班,组建“用外语讲好党的故事”社会实践小组,让红色教育“有心”、有“新”。 充分发挥外语、翻译专业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走进历史、走进社会,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