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在线一对一项目失败评审

2024-03-28 16:56发布

本文主要回顾高中英语在线一对一项目为何失败? 是什么原因

2018年1月,我来到现在的公司,从事高中英语在线一对一项目。 我主要负责教研端和老师端的后端开发。 据同组同事介绍,该项目于2017年初开始开发,投入的人力如下:开发6人,产品3人,测试1人,UI 1人,教学3人科研人员1人,学术人员1人,销售人员1人。

整个项目的产品线如下:

当时的总体思路是:

教研团队打磨所有内容; 教研部招聘兼职教师; 教研团队培养兼职教师; 销售招收学生; 教师使用教研组准备的内容进行教学; 老师完成作业后,写课后反馈并布置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 家长收到课后反馈和作业状态;

结合产品线和整体思路,总结如下:

教研打磨内容在线学英语一对一教学,将内容输入教研端。 主要内容包括:教案、题库、培训视频; 教务部招聘教师并将信息更新至教务后台。 学术后台主要包括:权限、教师信息、学生信息、销售信息。 它实际上是一个CRM系统。 教师录用后,可以通过教师后台查看自己的工资、课表、学生和班级状态,当然还有教案、题库和培训视频; 销售招收学生,更新信息到教务后台,并将签约学生分配给老师; 教师通过教师后台查看教案和培训视频,通过三方直播平台授课,通过教师后台布置作业英语培训,填写课程反馈; 老师背单词作业是通过老师小程序布置的; 学生通过中学英语应用程序完成作业; 家长通过家长小程序查看课程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失败原因

现在回想起来,除了必须使用老师端小程序来背单词这个奇怪的逻辑之外,整个过程是有效的(而且确实运行了一两个月后)。 那么这个项目为什么会夭折呢?

后来我想了想,主要原因有四个:

在线一对一课程获取难度大,即使是大玩家也忍不住消费; 公司自身的用户群与一对一的用户群不匹配; 项目前期太重,只想完美才开始; 花费太多时间在准备工作方面在线学英语一对一教学,教师的招聘和培训以及学生的招收都被放在了最后。

其中,第1点属于外部原因,第2、3、4点属于内部原因。 我们来一一讨论。

第一点:获取课程难、成本高

在线教育行业,一对一仍处于整体亏损状态。 由于单价高,签约率低,营销费用特别重。 如果你想一对一地获得用户,你必须首先建立你的品牌并让其他人知道它。 然而,如果你想打造一个品牌,就必须投入资金。 投入资金获取用户后,用户必须进行试听。 这时,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试镜的是学生,付费的是家长。 有时学生愿意,但家长觉得太贵,最终就不管了。

以健身行业的私人教练为例。 同样是一对一的,收费很高,但私人教练本身就是推销员,用户就是付款人。 对于一对一,首先进行销售拜访,然后学生同意试镜。 试镜结束后,家长决定是否付费。 前者是两级过程,后者是四级过程。 转化率可想而知。

除了复杂的转化过程本身之外,头部玩家还花费巨资进行广告来占领用户心智。 对于如此大的采购量,大多数家长都信任领先品牌。 由于这种生态关系,新玩家(尤其是中小玩家)生存起来简直更加困难。

第二点:用户群体不匹配

关于这一点,我刚来公司的时候就和老板有过交谈。 我们公司的主打产品是一款背单词的app,其用户群以大学生为主。 虽然也有一些高中生,但是数量并不多。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从工具类产品(如猿辅导、作业帮)引流,存在两个问题:

场景是错误的。 词汇记忆和教学完全是两个概念的事情,迁移成本非常高。 用户群体不兼容,高中用户基数不大。 如果换算成一对一的话,就相当于零基础,没有任何基础在里面。 优势。

另外,由于人力有限,一旦重心转移到一对一,原有的App必然会被忽视,但后者才是公司生存的基础。 一对一的项目不能依赖原app的力量,也不能一对一的反馈原app。 相反,由于自身的人力限制,他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当然,最终,由于我刚刚加入公司,还没有和老板建立一定的信任关系和认可,所以最后两点我没有听,更何况招聘我的初衷是进行一对一的...

第3点:项目开始时做了太多工作

项目之初,在效益和成本没有确定之前,我们首先搭建了一个APP、一个官网、两个小程序和三个后端。 如果后续项目失败在线学英语一对一教学,这方面投入的成本就会全部浪费。 当然,大玩家可以这么玩,毕竟他们还有别的生意要顾。 但这样的打法对于年轻球员来说就是赌博。 其实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MVP原则,先造一辆自行车,然后开始跑。

另外,除了成本投入,还有时间投入。 战场非常激烈。 如果晚一点进去,费用会更高。 一次性制作7个产品,时间跨度超过一年英语培训,也就是说一年的时间完全被浪费了。 与此同时,同一条赛道上的选手也纷纷涌入场地。 本来是鲁莽阶级,他们在初期就得准备好所有的武器,甚至连胜利后的旗帜都准备好了。 这些都是直到最后胜利的负担。

第四点:准备时间太长

如果把整个项目周期用10来表示英语在线一对一项目失败评审,那么一直到8的时候都是准备。 需要准备什么? 课程计划、培训视频、课程 ppt 模板和特殊内容。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我们甚至考虑了内容的版权问题和让老师在线编辑ppt的功能,甚至申请注册并开发了一个在线编辑ppt的平台。 现在想来,这些都是细节。 纵观整个业务流程,才刚刚开始。

而且由于K12独特的周期性,学生们在完成这些准备后很快就会放假。 于是我赶紧开始招老师,然后又赶紧找销售人员,召集学生,想词,打电话邀请试镜。 而这些步骤只占最后2个。但实际上,我们之前做的8个是学生最后接触到的内容。

如何优化?

现在回过头看上面的操作,如果能再做一遍,大概有以下几点可以优化:

釜底抽薪:根本不走一对一的轨道

我一直坚持的原则是: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络效应。 说白了,一对一只是减少了线下场地成本,借用兼职人员则减少了人力成本,节省了家长和学生的时间成本。

但本质上在线学英语一对一教学,它不具有网络效应。 想要盈利,只能靠高净值。 说白了英语,他们就是利用中国的教育焦虑,赚到了中产阶级以上的钱。 有时候我觉得这和给大学生做线下家教的兼职没有什么区别。 他们都是同一群人,只是号称受过专业团队训练,而且做的菜都是一样的。 这不符合普惠互联网教育的初衷。

而且,一对一离开也太难了。 现场教育能否替代,家长是否接受这种模式,都需要一群先烈来铺路。 先驱者催生了大玩家,但更多的人却死去了。 像我们这样的中小玩家就别玩了。

先开始跑步

不管任何项目,想要在后期形成优势,就必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轻资产政策再强大,也有太多的局限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重型装甲必须在项目的早期阶段生产。 事实上,我们之前做的7个产品都可以砍掉。 教案和培训视频可以存储在云盘上,只需设置权限即可。 题库可以是pdf格式,教师和学生各一份。 如果不方便的话,可以直接打印在纸上,表达给老师和同学们。

至于人事管理,excel就可以搞定。 与老师的交流是通过点对点的微信群进行的。 所有上述步骤都可以使用现有工具进行简化。 只要教案质量、老师质量、出题质量没有问题就可以。

甚至可以简化的是,教案是我们自己准备的,因为我们招的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 然而,后来使用它们的老师没有一个使用我们准备的内容,当然也没有使用我们产品的作业。 当然,这并不是说标准化没有必要,只是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老师和平台也是游戏的参与方。 平台发展了才能领先。

首先找到学生

在一对一的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先有买家,然后提供货源。 稍微借鉴一下JIT的概念,一对一生产不需要库存。 说白了,一方面招老师,负责教学生。 当老师有学生时,他们就有报酬; 一方面招学生,家长付钱,老师也付钱。 该平台作为中间人而存在。

就这样慢慢成长,然后求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

那么如何招收学生呢?

学历要高,比如985、清北、常春藤名校; 服务应该很好,但不是市场式的,也不是传销式的。 教育不是服务业,它必须有自己的专业性。

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没什么意思了。 毕竟,产品必须为社会提供价值。 即使成功了,产品也没有给学生带来新的价值、新的好处。 (当然,你这么说可能会被砍死,毕竟商业模式优先)

但说实话,学生如何与老师联系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学生如何与知识联系,如何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应用和检验知识。 教师只是知识的载体、咀嚼者和过滤者之一。

未来努力的目标仍然是以提供新的价值为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商业模式。 当然,以现在的渣男水平,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啊~

#专栏作家#

山宝居,微信公众号:山宝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崇尚终身学习的互联网斜杠青年,善于将学术理论与行业实践相结合,专注于新媒体、游戏领域的运营策划。 当然,我偶尔也会写一些关于网络时事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