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12个小时的时差,
尽管我们相距3万多公里
对他们来说,南京
它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2017世界名城“南京周”纽约站
府中人文客厅
“南京面孔”——“一座城,十张面孔”摄影展
纽约中央车站展览第三天
我们今天的关键词是
家乡
!
“南京和南京大学赋予我的气质是无可替代的。”
——南京大学纽约校友会会长、北美中国大学校友会联盟副会长刘思东
▲刘思东在“一座城市,十张面孔”影像展现场
南京大学曾经是刘思东等人度过青春、追寻梦想的地方。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他们心中最无法替代的地方。
在“一座城市,十张面孔”影像展上,
看完纪录片《‘神教授’张逸斌》后学英语,
他说,这就是南大和南大的气质。
“影片中的教授没有提到任何行政地位。
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讲述南京大学、讲述南京。
南京大学一直都是低调的,这种低调让所有南大学生都拥有了同样的气质。
如今,无论走多远,我们对南大的感情依然很深。”
“我在南京一中当了五个月的英语外教。我在那里有很多朋友,我想回去。”
——一位曾来南京的纽约历史老师
▲老人拿报纸来,看完展览,想回南京
你能理解当一位白发老人,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报纸,走到你面前问你,
“这就是报纸上说的那个展览吗?
我在南京一中教了5个月英语,我想去看看。
想哭的感觉。
老人2014年来到南京,专门为15名想要出国留学的孩子教授英语。
他说,他至今还记得这些孩子的名字。
其中一位双胞胎至今仍保持联系。
他的儿子现在在纽约,也是一名老师。
每年他的儿子都会去中国,
去拜访他教过的中国孩子的家庭学英语,亲自去中国看看。
他说,虽然他在南京只教了五个月南京英语一对一外教,
但他结识了很多朋友,如果有机会,他真的想回到南京。
对于同样从事教育行业的“男神教授”张逸斌来说,
他站在那里许久,自言自语。
也许是同一个职业,即使不在同一个国家,但却有共同的经历。
“我来自南京。即使我的亲人从未来过这里,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展览了解这里的美丽。”
——王庆、栾东辉一家三口……他们来自南京,在纽约
▲王青带外国男友来南京了解
王青和栾东辉都是南京人,都在纽约,都有外国男友。
她们都带着男朋友来到展会现场,希望没去过南京的伙伴们
一起来看看她心中的南京吧,虽然,他们并不认识。
“我想带他去看看南京是什么样子。
感受一下。现在我计划明年再带他回南京。”
王青通过一部又一部的纪录片,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南京,并讲给了男友听。
▲一位对南京情深意重的父亲带着妻女来南京体验
这样看来,这一家三口的故事就更加温馨了。
作为南京本地人南京面孔:直播|对他们来说,南京再远也是家乡,我父亲早已把南京刻在了心里。
于是,妈妈就带着女儿一一观看视频。
让她看看千里之外的父亲长大的地方。
由于父亲多年没回南京,对现在的情况了解甚少。
把员工召集在一起并讲述每个人的故事。
“对很多人来说,对家乡的所有记忆和怀念,都不如父母亲做的一顿南京家常菜那么真实。”
——栾东辉、易阳、谭泽……赴纽约留学的南京学生
▲栾东辉最爱吃的菜是“鸭血粉丝汤”
栾东晖在纽约呆了6年,找到了一个秘鲁男友。
从亚洲到南美洲,距离似乎不是问题。
我除了想让男朋友了解南京之外,最想的就是吃家乡菜。
▲易阳、谭泽与朋友们在现场
易阳的父亲在微信上告诉正在纽约留学的儿子:
南京在纽约中央车站举办了展览。
金陵中学的学长(“全能名模”陈碧歌)约他过来看看。
他带着各种各样的朋友来,其中还有谭泽,我们快来看看吧。
除了观看“一座城市,十张面孔”影像展之外,我还想来这里品尝一下南京美食。
▲易阳赶紧发朋友圈,叫纽约的朋友们都过来看看。
“虽然没有实物,但是从赵一飞先生的电影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
看到了久违的南京美食。
纽约有很多韩国菜、日本菜、川菜和粤菜。
但没有南京菜。
看到影片中那些久违的美食南京英语一对一外教南京英语一对一外教,我的口水都流下来了。”
家住江宁的谭泽说,父母告诉她,现在南京特别好,希望她尽快回去。
也许明年她真的会回南京。
您已经离开南京很久了。
回国后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同样的南京英语一对一外教,是那一颗思念南京的心。
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
从2015年的米兰,到2016年的伦敦英语,再到2017年的纽约
除了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南京
也让更多海外南京人找到南京这个家乡!
“南京面孔”——“一座城,十张面孔”摄影展
最后一天
9 月 11 日,上午 9:00 - 下午 4:00(纽约时间)
我们在纽约中央车站
到时候见!
2017世界名城“南京周”纽约站
南京面貌——“一座城十张面貌”摄影展
时间:9月8日-11日 地点:纽约中央车站·府中人文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