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没有钱的孩子不配出国留学。

2024-06-01 21:13发布

我讨厌谈钱。我不像那些富家子弟觉得谈钱是庸俗,但一谈钱,庸俗暴露的反而是我。无论我的灵魂多么有趣,我的自尊多么高傲,都会被“穷人”的标签击得粉碎。

“没钱”意味着我在北美留学圈里就是个局外人,得不到名师的培训,不能享受别人的一站式服务,最终进入Top 30和Ivy。而“没钱”意味着所有的留学梦想都不会被同等重视。大多数人会告诉你,这是白日梦,你还是放弃吧,别再试图自己跨界了。

我一直知道我家的经济状况不如同龄人,从小到大,我从来没玩过、用过同学们议论纷纷的学习机、点读机,从来没尝过他们吃的进口零食,从来没背过他们用的Jansport书包,因此一直游离在核心社交圈之外。

幸好父母的思想没有被束缚,特别注重培养我的精神财富,在我想看书的时候会想办法给我买各种二手书。虽然当时同学都在用 Kindle 或者精装新书,我只能拿到平装的二手书。但每拿到一本书,我都会珍惜,因为一本书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的朋友本来就不多网上免费零基础学英语,书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是我成长路上的陪伴。

有时候,爸爸会带我去新华书店玩,他会在附近上班,我则会坐在那里一整天,继续看上次、前次没有看完的书。那时候,我觉得接触一本新书,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从初中开始,父母就非常重视我的英语教育。虽然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接受过外教培训班、英语课外培训等高端教育学英语,但是爸爸在菜市场给我买了好多双语字幕的DVD(不好意思,虽然是十几块钱一张的盗版),这些DVD成了我学英语的良师益友。因为我的兴趣,我莫名其妙地超越了班上的其他同学,连续三年当英语课代表。

也许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英语,加上书籍、DVD和英语背后文化的熏陶,让我隐约有了想出国的愿望,总想看看书本上那种率真、坦诚、自由的文化,总想看看看的每一张DVD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但我不敢抱有这样的希望,因为我清楚自己的处境,没有条件,也没有信心。直到有一天,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比我还穷的农村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去美国留学。

突然间,从小种在心里的种子生根发芽了。我查了知乎,B站,看了很多文章,也问了身边的人。所有的答案都告诉我,也许我可以做梦,也许我也可以努力朝着我想要的未来努力。

我知道出国留学很贵,但我不知道去北美留学要花多少钱。但我不敢告诉父母,怕增加他们的负担。我想网上免费零基础学英语,试一试吧,万一我通过了考试。

于是我开始自主出国留学。

高一的时候,学校里要出国的同学都开始报名托福班了,我也加入了不少培训机构,问了价格和课程安排。从零开始学托福并不贵,大概一万块钱就够了,但我知道自己负担不起。于是,我花了自己五六十块钱的零花钱买了OG,又花了二十多块钱买了一本词汇书,在网上搜索自学指南,开始在黑暗中前行。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坚持出国留学。也许是因为美国顶级电影的宣传片太吸引人了,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也许是因为爸爸从小给我的教育模式,他给我买的各种双语字幕的DVD和英语英语书,以及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又或者是因为我从小读的书,让我有了理想主义。

所以当我第一次在学校不能和其他留学的同学一起上托福课的时候,我并没有放弃,而是憋着劲去上各种机构的公开课,9.9元的强化训练,去各种餐厅吃饭,学习各种技能。听起来确实有点丢脸,刚开始觉得丢脸,但后来慢慢麻木到了为了任何资源什么都愿意做,转发给朋友,收集点赞,把没用的自尊心都忘了。

即使如此,我还是过得很艰难。每次培训结束后,很多同学都会按计划报名。我不能合法地成为我最喜欢的老师的课堂上的一名学生,也不能得到那些听起来很诱人、令人印象深刻的真正的考试辅导课程。一次又一次地放弃我想要的东西,这很痛苦,也很无助。

就这样跌跌撞撞地走过来,我还是从第一次考试的78分,考到了90分,最后考到了101分。但托福只是一个开始。没有钱英语,意味着你不断地被迫放弃你所期望的东西。

后来2万的全程SAT班上不了,就分期报了2800的SAT高分班,当时我觉得这是一笔巨款,遇到了一个很喜欢的老师,可惜学了很多技能却用不上,正好是疫情爆发的那几年。如果要考SAT,一定要有钱报5万、10万的考团,或者转ACT,报国内某些考点合作的课程,不然自己拿不到签证,机票也根本买不起。但我一个都负担不起。

没有SAT和ACT,随着对美国大学申请的了解越来越多,我知道单凭不高的托福成绩,根本无法与那些完成了竞赛、SAT、AP、summer school的学生竞争。于是我用自己的压岁钱和父母的资助凑了6000元,想着一定要报AP。

其实现在还是挺后悔的,当时我有一个AP语言文学老师,她的公众号是我关注和点赞了很久的,她的想法很有意思,辅导学生的时间也很长,学术背景也很深厚,如果让她亲自辅导的话要2万块钱,我显然没这个钱,只能花3000多元,找培训机构录播,学了4门简单的AP课程。

录播课的老师都是学生,讲得也不是很清晰,我一头雾水,自己在 YouTube 上看 AP 速成课,加了很多群,还厚颜无耻地向上过 AP 课的同学请教。最后我参加了 AP 线上考试,成绩还行,统计只有 4 分,其他科目都是 5 分。

但我逐渐发现,单靠规范化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留学就是一场氪金+辛苦的游戏。我请不起动辄五、十万的中介,意味着无法跟进北美申请的数据、成功录取的经历、申请背后的数据库。甚至无法参加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的暑期学校体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价格都让我望而却步。

在那些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励志故事中,我突然意识到成功是多么的艰难。原来有些事情,光靠努力是无法实现的。我和光明之路之间,也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那是一道由金钱和经济背景筑起的高墙,我只能站在那堵高墙外面,看着里面的光明,贪图哪怕一丝光亮。

留学圈里不乏有钱人家,我遇到过很多培训机构和中介,他们惊讶于我攒了一两年才攒下两万块钱,会劝我没钱就别考虑北美留学了。他们也对我几千块钱的课程费劲十几天,而不是像别人一样问都不问就直接交钱,表现出了不耐烦。我遇到聊完就消失的咨询师,也遇到过培训老师觉得我一边攒钱一边出国简直是天方夜谭。

当然,我也看到过更极端的例子,比如说,你没钱,为什么不老老实实的考高考,去国内读书?想出国不是白想吗?我也听到过讽刺,说你没钱,就知足常乐,不要贪图不属于你阶级的东西。

但我不愿意放弃,虽然认清了现实,但我还是想投身到火海中去尝试一下。

毕竟现实不是虚构,我也不是公众号里写的勤奋刻苦、独一无二的天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北美留学圈,资源丰富、经济条件好、努力拼搏的人大有人在。但一个普通人,一个没有钱的普通人,最后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班或任何可以炫耀的活动,我只能依靠我最终的托福成绩 105 分、AP 成绩 5554 分以及我自己写的论文(尽管这是可选的考试)。不出所料,我被 ED 和 RD 录取了。只有一所排名相对较低的州立大学录取了我,但我没有获得奖学金。

那时候,天真的黑了。申请留学的时候,我每天把自己锁在卧室里学习、修改资料。卧室的窗户在阳台外面,除了灯光,很少能看到阳光。那时候我就想,我的人生难道就此止步了吗?我不应该贪心,应该听听身边人说的话,呆在一个适合自己的圈子里。才不会落得无书可读的境地。

但箭在弦上,事已至此,我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虽然我怕自己一辈子都这样,考不上好学校,家里也没活路。我不应该莫名的自信,毫无根据的热情和不成熟,但我还是有些不舍。

于是我又休了一年空档期。那一年,和我一起申请的朋友,互相鼓励的同学,都如愿去了北美留学。那一年,我还是不能出去考SAT,只能努力考托福。那一年,我还是被关在卧室的一个小房间里,见不到阳光。时不时地,我会想,我的人生是不是被我的妄想毁掉了。

转折点是,有一天知乎给我发了一条关于日本SGU项目的推送网上免费零基础学英语,出于好奇,我点进去看了看,意外发现他们说:没有钱的孩子不配出国留学。,国内学校一年学费只要3万,申请流程和北美一模一样,大部分学校甚至提供Test-Optional入学资格。

我从北美来到日本,在间隔年之前,我被日本的一所国立大学录取,学校为我提供了涵盖学费和生活费的奖学金。虽然我不会说日语,但学校全程用英语授课,所以我想,这不会太难,最多可以申请北美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总有一天,我可以把最初的期望变成现实。

四月份开学的时候,坐在飞机上,我时不时地想,这是否只是一场梦。我真的出国了,尽管只是去日本,但我真的没有在那个小而黑的卧室里停留。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努力学习我感兴趣的课程,盯着我的 GPA,尽我所能拿到最高分。我也在刚入学的时候就定下了要去美国读 PhD 或 MA 的目标。但日本的社会环境与西方国家不同,甚至与如今的中国也不同。

日本社会不喜欢有野心、目标明确的人。我上课积极讨论,与教授互动。有些同学认为我太积极,会打扰教授和课堂。我就读的国立大学是一个比较乡村的地方。我不会说日语,也和这里的本地学生没有任何社交互动。同时,我又太有野心。我的同学或老师会表达出微妙的不满,或者认为我太功利。

学校里没有一个人像我一样,立志要去美国读硕士、读博士,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一个人和我一起考GRE,一起做科研;没有人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功利,也没有人在乎我的执着。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挺孤独的。

我发现从日本转学到美国读研、读博士,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容易,出国后会有新的出路,比当初无助地被关在小卧室里时更容易。申请美国硕士、博士,其实跟申请美国本科是一样的,从大一、大二开始,就要准备各种标准化考试、实习、科研等。

我咨询了一个从高中就开始关注的、教的很好但一直没机会上的培训班,他们的GRE课+模拟考试价格是2.6万。我咨询了一个申请记录好、资源强的价格,半DIY最低5万,最高10多万。一瞬间,仿佛回到了高中时代。

我也查了很多资料,申请美国名校的硕士几乎没有奖学金,因为家里条件不富裕,所以只能申请PhD,可以做TA,拿奖学金,还好我想一辈子只研究一个领域,所以想读博士。

但如果你想本科毕业后直接拿到 PhD 的 offer,难度极大,主要还是看你认识的老师和美国大学的人脉关系。如果想从日本去美国,一定要找一个在北美有人脉的教授,和他一起做科研。我的问题是不懂日语,所以很多学校的科研机会都不能参加。我的野心也很大,所以和我一起写论文的教授知道我要申请美国,觉得以后就没法联系了,就开始放弃了,不再指导我了。但我很清楚,没有科研和高端实习,我肯定达不到我的预期。

有一瞬间,我觉得很沮丧,不付费的玩家,不管在哪个位置,都注定是失败者吗?

但这次我的沮丧并没有持续太久,出来之后我才逐渐意识到,赚很多钱,我以为的很多,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那么可怕。

如果仔细想想,情况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

出国之后,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也发现,以前觉得很难拿到的奖学金,只要每年保持好成绩,就能轻松申请到,甚至每个月还能攒下一点钱,再做点兼职,不用靠父母,就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我渐渐有了勇气去选择那些以前因为没钱不敢想的事情。至少,我更大胆了,相信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可能性。

同时还签了可以分期付款的中介,虽然费用总共5万,但一年就能还清,我算了一下兼职每个月能赚5000左右,挣扎了好久终于签了合同。这一次,我不再像报本科的时候那样,只能DIY了。终于有一位老师从大一开始就一直在帮我规划申请思路,分享活动资源。

我也给自己规划了退路,就算在美国申请了 PhD网上免费零基础学英语,拿不到奖学金,也可以考虑回国服务两年,签 CSC。退一步讲,就算不能在任何学校申请 PhD,也可以继续申请奖学金,学好日语,在日本完成硕士、博士学位。

我的家庭状况没有任何改变,但出国之后,我发现,曾经觉得不可想象的事情,都变成了一定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是无比珍贵的。

我也发现虽然不能一步到位,但出国后机会很多,即使是在日本也一样。我拿着奖学金申请了去美国的免费交流机会。利用这个交流机会,我可以趁机申请当地教授的研究项目,也可以趁机在那里呆一段时间,在当地参加 GRE 考试,继续提高托福成绩。

虽然教授中途放弃,让我的论文很难写,但我现在至少有一篇写了一半的论文,可以作为申请暑期研究的敲门砖,也可以提升自己,尝试发表。但以前,当我被关在小卧室的角落里时,我从来不敢想这件事,也从来不敢做这件事。

最近,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项目突然出现在了经纪人为我规划的路线上。我没有告诉经纪人,这些都是我以前不敢奢望的学校。我听过太多的话,他们告诉我,我不配上这么好的学校,不属于这样的阶层。但这是第一次有人告诉我,如果你不介意芝加哥的安全问题……你可以尝试两个芝加哥大学的项目。我没有告诉她,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的情绪有多么动荡。

我认为留学圈的非付费玩家永远都不会赢,永远无法最快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一步步的积累会让我们思路更开阔,思考更多元。而这些思考会逐渐把我们引向自己期待的道路。这样,非付费玩家的坚持才是有意义的。

我的人生就像我的名字一样,有一个“迟”字。由于经济拮据,做任何事情总是比别人慢一步。喜欢的书,别人看完再卖二手,我才能读。我因为自己的私心,晚了半年才上大学,申请美国本科的时候,想上的学校我都不敢碰,读博士、读硕士的时候才敢去尝试。也许还要等很久,才能到达终点。

谁说没钱的孩子就不配留学,就不应该有不切实际的梦想?虽然还没走到终点,但已经走了一半,眼界越来越宽,选择越来越多。我想告诉他们,

白马上的少年应该一边喝醉一边高歌,梦想着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