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外语、用AI,世界超市老板娘竟解锁了这项新技能

2025-07-16 21:05发布

6月6日,傅江燕位于前排左二的位置,正在参加西班牙语的课程。据新华社报道,6月14日,记者程露、朱涵、段菁菁从杭州传来的消息显示,清晨时分,“世界超市”之称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内,众多早起的女商贩聚集在错综复杂的店铺门前,她们并非为了购物,而是为了学习英语。

从鞋袜、雨伞等商品英语培训,到玩具、箱包等各类产品,这些机智过人的店主们已将自家商品远销全球。然而,在她们努力创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征途中,又遭遇了一个亟待克服的难题——那就是语言障碍。

傅江燕,年届四十二,位于英语角前排,她于义乌国际商贸城开设了一家袜子店。每日清晨,傅江燕与众女学员共度四十分钟,手持打印的学习资料,在导师的引领下,操练从事商业活动所需的基础英语词汇与交流。

义乌的商业模式普遍以“夫妻店”为主。丈夫负责管理工厂、供应链和配送等后端事务,而妻子则负责店铺内的销售和订单处理,她们直接与外国客户进行沟通。

数据显示,市场今年日均外商客流高达约3500人次。

傅江燕指出外教口语一对一义乌,外国买家倾向于与那些能够使用本国语言交流的人进行交易,这样的交流往往能更顺利地促成生意。她进一步表示,当人们使用相同的语言时外教口语一对一义乌外教口语一对一义乌,这种信任和情感不仅加深了彼此的关系,甚至有可能使我们成为朋友。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力中心副总监张利指出,自17年前起,已有超过五十万人次参与了英语晨练活动,其中不乏义乌地区的女商人。“学习英语在商户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张利这样说道。

傅江燕作为一位资深的老板娘,熟练掌握外语成为了她经营“大生意”的关键能力。她与丈夫共同经营的业务每年可销售2000万双袜子,这些产品主要出口至中东和南非地区。

随着公司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至更多地域,她开始认识到仅凭英语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当夜幕低垂,结束了一整天工作的傅江燕,再次踏入了鸡鸣山社区的“西语角”。

鸡鸣山被誉为“联合国社区”,那里聚集了来自七十多个国家的约一千四百名外籍人士。在过去的三年里,有近两千名如同傅江燕一样的本地商人,在此地掌握了他们的第一句西班牙语。

义乌市子辰外语培训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金正平指出,该公司的语言培训业务将依据当前外贸领域的热门国家,为商家以及外贸企业量身定制,提供包括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以及阿卡索牙语在内的小语种培训。

傅江燕的店铺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这里是拥有7.5万个商铺的庞大市场之一。在这里,近210万种商品被源源不断地推向全球市场,其中就包括了全球大约三分之二数量的圣诞装饰品。2024年2月21日,新华社记者江汉拍摄到了这家店铺播放的利用AI技术制作的多语言商品介绍视频。

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进行“鸡毛换糖”的生意,再到马路市场、钢棚市场的几代摊贩经营,自改革开放以来,资源相对匮乏的义乌逐渐演变成为全球知名的小商品集散地。这个地方被视为中国外贸的指示器,彰显了中国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坚韧性和发展潜力。

今年头四个月,义乌的进出口总额突破了两千亿人民币,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2%。在众多贸易伙伴中,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东盟国家占据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义乌与印度和沙特阿拉伯的贸易往来也在迅猛增加。

昔日,我们常借助翻译器、计算器乃至手势与外籍人士进行商业往来。义乌经营竹制品的老板娘傅妙玲表示外教口语一对一义乌,尽管掌握外语、运用外语有助于我们维护并扩大客户群,然而,产品行销于超过百个国家和地区,精通每一种语言实属难能可贵。

如今,人工智能为傅妙玲这样的商人带来更多可能性。

去年,在义乌,一款创新的AI智能服务平台正式登场。借助新技术的力量,预先录制好的中文视频能够自动转换成包括36种语言在内的多种语言版本学英语,且在输出过程中,系统还会智能调整口型以匹配发音。

现今,义乌市已有超过一万户商家开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贸易活动。不久前,傅江燕等八位擅长英语的义乌女企业家,包括傅江燕在内,成功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屏幕,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示了她们的产品。

傅江燕精通短视频剪辑等多项技能学外语、用AI英语,世界超市老板娘竟解锁了这项新技能,仅通过一段时长不足一分钟的视频,便成功推销了一款袜子。一位与傅江燕久未联络的阿尔巴尼亚客户在观看了这段视频后,立刻下单购买了1.2万双圣诞袜。

义乌的老板娘们如今熟练运用各类数字化手段吸引客户、提供报价、承接订单以及从事外贸业务。德国商人斯文贾·诺依曼,这位与义乌有着多年贸易往来的商人,不禁感慨万分:“她们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了。”